扬州体育公园体育场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
扬州VS淮安的绿茵对决
即将激情上演
历史上
淮安与扬州地理位置相邻
常处同一行政辖区
明朝扬州府和淮安府
正是江苏境内抗倭的前线
扬州盐商和淮安漕兵
配合地方驻军
打了很多漂亮仗
而在抗日战争中
两地军民也深度协同
构筑了苏北抗日“生命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80年前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80年过去了
硝烟早已散尽
中国已凤凰涅槃
如今
回望民族抗战的壮阔史诗
扬州、淮安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无数扬淮儿女奔赴疆场、浴血奋战
以生命捍卫民族尊严
在历史长卷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抗日战争中的“苏中根据地联防”
扬州、淮安是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
1937年10月,中共扬州支部正式成立。1939年12月,新四军挺进纵队向苏中进发,在江都大桥、吴家桥等地建立起抗日阵地。
1940年6月,由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打响郭村保卫战,奏响了东进抗日的序曲,从此,扬州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也成为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
1940年春,八路军一部主力南下挺进苏北
1940年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所有我党领导的武装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南下开辟苏北淮海、盐阜区。8月中旬,南下八路军一部与新四军第五支队会师于运河以西的淮安宝应地区,共同开辟这一地区。9月中旬,黄克诚亲率纵队机关进入淮海区,淮海地区自上而下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9月,淮阴、淮安城的解放,标志着以“两淮”为中心的苏皖解放区大体形成。
扬州、淮安(时属苏中、苏北根据地)
成为新四军华中抗日的核心战场
两地军民在情报、后勤、战役中
深度协同
发起了一系列关键战役
1944年车桥战役
1944年2月,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向局部反攻转变,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粟裕和副师长叶飞,决心以一师主力及地方武装在涧河沿线发动以夺取车桥为中心的攻势作战。
车桥战役中我军进攻日军碉堡
3月5—6日,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师在以车桥为中心的淮安、宝应东乡广大地区组织车桥战役。参战部队为一团、七团、师教导团一营和三分区、四分区的泰州、江都、高宝地方部队,共有五个多团的兵力,并与新四军三师联系,以策应这一战役行动。5日凌晨,新四军主力和地方部队向车桥守敌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6日上午战役结束。此役歼灭日寇大佐以下465人(内俘少尉以下24人),伪军483人(内俘168人)。这次大捷,打通了苏中、苏北、淮南和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开创了华中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1945年三垛河口伏击战
1945年4月28日,新四军苏中第一军分区在第六师18旅旅长(兼苏中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刘飞指挥下,向途经江苏高邮三垛、河口地区的日伪军发起三垛河口伏击战。
三垛河口伏击战示意图
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800余人(其中毙伤日军中队长以下240人、伪军600余人;生俘日军山本顾问以下7人、伪军少将团长马佑铭以下958人),缴获大批轻重武器。
三垛河口伏击战英模代表合影
三垛河口伏击战,是苏中军区歼灭日伪军最多的一次战斗。这场出奇制胜、速战速决的经典战例,被誉为“破晓号角”,受到新四军军部的通令嘉奖,为夺取苏中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战斗巩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被陈毅等人誉为“出奇制胜,斩获众多”,成为新四军华中地区速决战的典型战例。
1945年高邮战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华中敌占区大部相继被收复。但国民党集团妄图抢占胜利果实,勾结诱使盘踞在江苏高邮、邵伯一带日伪军拒绝向新四军投降。
战后合影
12月19日至26日,我华中野战军集中15个团兵力,向驻高邮日伪军发起全面进攻,一举拔除残存日伪据点。
26日凌晨,在新四军多路进攻打击下,日伪军纷纷缴枪投降。据相关文献记载:在高邮战役中,仅高邮一城,新四军就歼灭日军1100余人,生俘近900人;歼灭伪军5000余人,生俘3500余人;缴获各种炮60余门、枪支4308支,军用品无数,战绩居华中抗日战争之最。此役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的日伪军据点,将苏皖解放区连成一片。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
26日凌晨4时,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主持在日军“洪部”礼堂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至此,被日军侵占6年之久的高邮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扬州与淮安以经济互济、战役联防和民众动员,构筑了苏北抗日“生命线”,彰显了“共御外侮”的地域精神。
明朝抗倭战争中的“盐漕联防”
扬州、淮安两地在抗日战争中军民联心、深度协同,为苏中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你知道吗?明朝中后期倭寇横行时,作为明朝经济命脉所在地的扬州府和淮安府,正是江苏境内抗倭的前线,扬州盐商和淮安漕兵配合地方驻军,打了很多漂亮仗。
扬州府是明朝两淮盐业产运销中心,两淮盐场产量占全国近半,盐商聚集、财富集中;淮安府则是明朝漕运中心、漕运总督驻地,管理着一国最重要的“南粮北运”,是明廷的“钱袋子”和“粮道咽喉”。这两处沿海“富矿”,自然被倭寇觊觎,来往的运河商船、盐商盐利都成了倭寇劫掠的目标。
淮安府署
在明朝倭寇最猖獗的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浙闽防务加强,倭寇武装集团开始转向防御相对薄弱的江苏沿海及运河沿线。从1553年起,倭寇多次从扬州府管辖的通州(今南通)、如皋,或者淮安府管辖的盐城大丰登陆,先劫掠东部城镇,再直扑更为富饶的扬州和淮安主城。因扬淮屡屡受到倭寇侵扰,明廷在1554年设“淮扬兵备道”,统筹淮安、扬州等地防务。
扬州老城区
今天扬州小秦淮河以东到东关古渡的位置,包括旅游胜地东关街、皮市街、南河下、教场等地在内的广陵古城,其实在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之前,还不在扬州城城墙的范围之内。因为屡有倭寇袭扰外城,当时的扬州知府石茂华继前任知府吴桂芳的计划,向盐商借银三万两,从小秦淮河以东直到古运河西岸的区域,延伸加筑了一道城墙,将原在城外东郊的商贾百姓纳入了城防范围,这片区域后被称为扬州明清古城的“新城”。
新城刚筑成的第二年,扬州便迎来了与倭寇的一次大战。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倭犯如皋、劫海门,攻通州、泰兴。五月转掠扬州”(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有史料记载,善用西北强弓硬弩的陕西和山西盐商及其家丁们参加了战斗,一名叫阎金的山西盐商擅长骑射,箭无虚发,他当时击毙倭寇甚多。
被扬州军民击退的倭寇,转而北窜,攻击扬州府下辖的高邮、宝应等县。在宝应偶然得手,倭寇一时得意忘形,又北窜淮安准备再干一票大的。哪知,在淮安境内遭到淮安府驻军和漕兵的重创,于是他们只得掘开宝应县北面的一处盐坝,泄水驾舟往东逃窜。在淮扬军民的合力围追堵截下,这股倭寇到处受挫,只得分股退回了在盐城海滨的据点。后来,淮扬官兵在民众的协助下,多次联合围剿,这股倭寇最终在兴化白驹和盐城庙湾(今阜宁)被歼灭。
纪念沈坤抗倭的淮安状元楼
扬淮联手抗倭的事例还有很多,写就了江淮抗倭的传奇,同时也和戚家军一样,找到了针对倭寇的独特战法。
明漕运总兵、扬州府人顾寰调度漕兵与地方乡勇抗击来犯的倭寇,在淮安、扬州交界的运河沿线,他利用漕船的机动性在运河布防,与陆上军队形成呼应,最终击退倭寇保住了漕运通道,创造了将漕运系统转化为抗倭防御体系的战法,专门克制倭寇擅长从水路渗透、袭扰的特点。
“苏超”赛场烽烟起
淮扬情谊更绵长
“苏超”第九轮开赛在即
扬州和淮安将展开对决
让我们绿茵场上
再叙友情
制图:沈丹旎
文案:金杰
综合交汇点新闻、扬州发布、淮安政协文史网、淮安文旅、东部战区公号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
锦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